为期两周的日本爱媛大学交流结束了,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触回国了。
到达日本的那天碰巧天气很好,天蓝水也蓝,随便一个方向望去就是一张不需要滤镜的相片。日本的国民素质是全球公认的,但真的身临其境又是另一番感受。在还没有出机场的时候就开始感到,所有人在这个公共场合都压低了声音在说话。不管是朋友之间的交流,还是老师给一群学生们讲话,整个气氛很是安静,生怕打扰到别人,甚至导致广播的音量显得有些大。走在日本的街道上,两边都是两三层的小独栋。原以为日本是发达国家,应该会有很多高楼大厦,但看到的景象却大相径庭。建筑都是低矮的,很少有高楼大厦,也是因为地震的原因。虽然没有高楼大厦,但日本的建筑倒建的很精致,有些许江南的味道。大街小巷都没有垃圾桶,道路却很干净没有垃圾,我们常常将出门时带着的食品包装在包里放一天晚上再带回宿舍。我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,有一点很放心就是无假货。听说在日本,假如有信用污点,恐怕很难在这个国家生活下去。结账的时候所有人自觉统一排成一条队伍,所有收银台同时工作。过马路的问题,其实在国内大多人也是遵守红绿灯的,和日本的不同就是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,我们通常需要等到没有车的时候再安全通过,而日本的礼让行人落实的非常到位。不论是蹒跚的老年人,还是青壮年,所有的司机都会停下车,等待行人通过。日本的服务业给我的印象也很好,每个人都很谦虚,即使我们因为语言障碍不能明白彼此的意思,他们也都很有礼貌,面带微笑,不曾怠慢,给人十分温暖的感觉。
我们宿舍的朝向刚好能看到远处的朦胧连绵的山,有红皮电车经过的时候,红蓝白相映,的确是美极了。日本松山的风景都给人幽静、惬意的感觉,没有繁华闹市的车水马龙,没有绚丽耀眼的霓虹彩灯,从松山城高处俯瞰四周,是一座怡然静谧的土地,是向往的生活。
接下来就是实习的生活了。我实习的科室是老年神经内科。医院的氛围和国内不同,给我一种在养老院的错觉。一是因为日本的老龄化严重,老年人口很多,二是这里没有嘈杂的嚷声,首先看到的是门诊大厅。明亮、整洁,候诊的患者不少,但非常安静,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患者,都会刻意压低声线,低声交谈。在门诊大家都是预约了时间来的,需要做的就是安安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等待护士叫自己。经介绍,日本患者就诊,采取的是预约制及转诊制,其含义是:患者生病了,先到社区医院就诊,必须取得基层医院转诊证明,才能到大医院治疗。几乎所有来院的患者,都已经预约好转院的时间及就诊科室,不存在国内医院门诊大排长龙,人满为患的情况。门诊的问诊室是一对一的,一名病人大概能被问诊二十至三十分钟。在这段时间里,这个问诊室只属于这名病人,医生可以很详细的了解他的病情,电脑上可以看到病人所有的既往病史和检查结果,整个交流过程很和谐,交流前中后都少不了礼貌用语和点头微笑致意。药品是不在医院内出售的,需要病人自己去药房买,这也是大街小巷中药店数量十分多的原因吧。我跟着老师每天在病房查房,其实医患关系相对和谐也不是没有原因。首先人和人之间很是尊重。护士对大夫尊重,大夫对病人尊重,所有人的彼此尊重当然也少不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信赖。如果遇到坐在或躺在床上的患者,我的老师会全程俯身和他交流,尽量保持视线在同一水平。如果是在走廊座椅上休息的患者,老师会蹲下来询问他的病情,处处体现着尊敬和礼貌。在日本,有4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就算大型医院,医院管理共性很多,日本的特点是对医护人员比较爱护,如每年全员免费体检,不提倡帯病坚持工作,大医院每个医生的日平均门诊病病人约8人,住院约5人内,避免过劳。对待病人服务到位,体贴入微,如做心电图、超声波时涂的耦合剂是温暖的,完了常规用热毛巾擦拭。住院时包括吃饭在内的护理不需家属参与。包括癌症等病情都告诉病人本人。所有的医生都是给人以努力向上的感觉,医疗文书的书写,科研数据的录入分析......这里大多数医生的工作时间,是从早上7点到深夜,深夜的办公室里和白天没有什么不同,听不到抱怨的声音,也没有嬉笑吵闹,每个人都在默默地努力。
每天晚上回到宿舍,我都会想,日本比我们进步,原因有很多。但有一点,是我们能做到的,那就是加倍的努力,加倍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。只有这样,才能不被时代淘汰。作为一名医生,只有抓住机遇不断突破自我,才能拥有更广阔发展空间。日本的医疗体系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,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相信将来我们也会以祖国的医疗事业而自豪。
陈雨卉
2019.1